2024年中国抗病毒类药物行业发展历程、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环境助力行业发展,抗病毒类药物未来前景广阔[图]

内容概况:2019年以前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大幅下降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卫生投入的增加,国家基础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各类疫苗的接种,有利于提高全民免疫效率,减少对抗病毒类药物的使用。二是2020年以来因新冠疫情防控的原因,我国医院诊疗下降,同时社区隔离防疫、口罩佩戴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使得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人数在近3年来有了明显下降。三是因国家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使得部分抗病毒类药物价格下降。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逐步回升。2023年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约为45亿美元。


关键词: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


一、抗病毒类药物行业概述


抗病毒类药物是一类用于特异性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抗病毒类药物可以按病毒种类、所致病毒类别进行分类。目前抗肝炎病毒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以及抗新冠病毒药物是抗病毒类药物的重点。由于病毒具有容易变异的特点,而抗病毒类药物只能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发挥作用,病毒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抗病毒类药物有不断发展的空间。

抗病毒类药物的分类


20世纪50年代,我国抗病毒类药物研究开始起步。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发现能够抑制病毒活性的化合物。进入70年代末,中国抗病毒类药物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时期,首个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类药物“阿昔洛韦”问世,被认为是抗病毒治疗的一大发展。阿昔洛韦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为后续抗病毒类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我国抗病毒类药物行业进入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抗病毒类药物行业的发展,并加大对抗病毒类药物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90年代初,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中国抗病毒类药物研发的重点转向了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制。这一时期,齐多夫定等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推动了抗病毒类药物的发展。1992-2012年间,中国通过引进国外乙肝疫苗技术和进口药品,成功地降低了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12年的较低水平。2014年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下降到0.32%。2020年全球市场抗病毒类药物需求持续增加,中国企业积极面向海外市场出口抗病毒类药物,推动了行业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抗病毒类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抗病毒类药物行业发展历程


二、抗病毒类药物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抗病毒类药物行业相关政策。例如,2023年9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公安厅印发《浙江省强化医警协同联防联控艾滋病工作机制》,提出卫生健康部门对检测发现的感染者要100%纳入重点管理并按要求开展抗病毒治疗,公安机关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配合。2024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人群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到40%,艾滋病检测发现比例达到90%,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5%,在治病人病毒载量抑制比例达到95%,将艾滋病传播控制在低流行态势。

中国抗病毒类药物行业相关政策


三、抗病毒类药物行业产业链


抗病毒类药物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料药、中间体等原材料;产业链中游为抗病毒类药物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为抗病毒类药物的销售渠道,包括医院、药店等,最终销售至患者。

抗病毒类药物行业产业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四、抗病毒类药物行业发展现状


2019年以前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大幅下降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卫生投入的增加,国家基础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各类疫苗的接种,有利于提高全民免疫效率,减少对抗病毒类药物的使用。二是2020年以来因新冠疫情防控的原因,我国医院诊疗下降,同时社区隔离防疫、口罩佩戴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使得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人数在近3年来有了明显下降。三是因国家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使得部分抗病毒类药物价格下降。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逐步回升。2023年我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约为45亿美元。

2017-2023年中国抗病毒类药物市场规模


五、抗病毒类药物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1、企业格局


在抗病毒类药物研发上,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布局,主要包括鲁抗医药、东阳光长江药业、东北制药、博腾股份、海正药业、科兴制药、博瑞医药、凯因科技等本土药企,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等方式切入抗病毒类药物赛道,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抗病毒类药物经营业绩情况来看,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海正药业、东北制药、鲁抗医药、东阳光长江药业、华兰生物、博腾股份、安科生物、科兴制药、博瑞医药、凯因科技、广生堂、前沿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204.63亿元、52.43亿元、41.69亿元、32.79亿元、24.55亿元、16.53亿元、13.52亿元、12.99亿元、7.6亿元、6.58亿元、5.97亿元、2.18亿元和0.51亿元。

中国抗病毒类药物行业代表企业及相关介绍


2、重点企业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