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从2023年全国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发展环境、上下游产业链、国内外基本情况、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系统、客观的对我国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4年中国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3年度中国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政法信息化系统是指在政法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通过集成、共享和管理信息资源,提升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决策能力的系统。这种系统通常涵盖了政法机关内部的管理和运作,同时也包括与公众、其他政府机构以及相关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
政法信息化系统的关键目标是优化政法机关的运作流程、提高信息共享和处理的效率,同时提供更加智能、精准的决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从单一的业务领域逐步向数字政府转变,信息系统集成成为主要建设形势,政府信息系统集成规模高速增长。政法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旨在提高政法机关的治理水平、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这类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通常与政法机关的职能和服务范围相关。政法信息化建设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法系统一直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政法信息化系统涵盖了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多个部门,旨在提升办公效率、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共享。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政法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62.9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91.30亿元,其中,公安信息化系统119.37亿元;法院及检察院信息化系统48.59亿元;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他信息化系统23.34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政法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239.56亿元,其中,公安信息化系统145.02亿元左右;法院及检察院信息化系统60.35亿元左右;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他信息化系统29.47亿元左右。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全球范围内的趋势之一。政法信息化系统在提升政府机关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加强执法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我国政法信息化系统需求总量从2016年的2180套增长至3464套,预计2023年我国政法信息化系统需求总量有望增长至4114套。
政法信息化系统市场竞争企业数量较多,包括安盟信息及麒麟软件等。北京安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政法行业数据安全隔离与交换解决方案,主要是解决不同密级网系之间的数据安全隔离与交换,包括:互联网与各类内部工作网之间、内部工作网与其他单位工作网的跨网系、跨部门数据安全交换。麒麟软件提供安全、高效、高度适配行业应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公安行业特点,推出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公安专版),集成公安数字证书在线客户端、兼容国密浏览器、公钥基础设施、一机两用、安全杀毒软件、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平台等行业专属应用。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等的融合日益深化,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和灵魂,总体上呈现出生态化、平台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已经深入到政府治理、社会服务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受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以及逆全球化的影响,信息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因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成为行业应用软件的长期发展趋势,尤其是在重要政府部门和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进程显著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全球范围内的趋势之一。政法信息化系统在提升政府机关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加强执法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法信息化系统将继续推动智能化和技术创新。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执法效率和决策水平。我国政法信息化系统将继续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法治建设的需要。
《2024-2030年中国政法信息化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是智研咨询重要研究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政法信息化系统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