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医用电子内窥镜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从2022年全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发展环境、上下游产业链、国内外基本情况、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系统、客观的对我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医用成像器械,是微创诊疗至关重要的器械之一,用于在内窥镜诊疗过程中提供通道、照明并可以对体腔、中空器官和身体管道进行观察或操作其按产品结构可分为硬镜和软镜;按成像原理可分为光学镜、光纤镜和电子镜;按使用次数可分为可重复使用内窥镜和一次性内窥镜;按临床应用又可分为消化内镜、呼吸内镜、腹腔镜、关节镜等。
目前,我国的内窥镜产业尚处于发展期,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用电子内窥镜可以灵活的进入人体各个腔孔,以高清晰度显示人体腔孔的图像,所以电子内窥镜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2020年我国医用电子内窥镜产量从2013年的4748台增长至12460台,需求量从2013年的9710台增长至24337台;预计2023年我国医用电子内窥镜产量约为26971台,医用电子内窥镜需求量约为33052台。
我国医用电子内窥镜市场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受益于行业政策的支持、下游市场需求的增加及普及程度的快速,我国内窥镜在医用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逐年增大,,且增速高于全球。2020年中国医用电子内窥镜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9.6亿元增长至115.7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69.8亿元。
相比其他医疗器械,全球内窥镜厂商集中度较高,全球内窥镜市场格局主要由美国、日本和德国企业主导,代表性企业如卡尔史托斯、德国狼牌,奥林巴斯、富士以及史赛克等。
从我国内窥镜的市场格局来看,外资厂商以其先进的制造加工能力、领先的创新工艺水平、完备的产品系列及强大的品牌效应仍占据我国内窥镜主导地位,尤其在三甲医院等中高端应用场景。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光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少数国内内窥镜企业已经掌握高清内窥镜技术,将凭借其不断提升的技术优势和高性价比优势,逐渐加入到全球竞争的队伍中,打破市场垄断,在抢占中低端市场的同时,逐渐向高端市场发展。在软镜领域,代表性的国产厂商如深圳开立、上海澳华,近年来陆续推出了具备AI辅助诊断和复合成像技术的高端产品线。在硬镜领域,国产替代步伐提速明显,国产品牌陆续实现技术突破。
医用内窥镜由于技术壁垒较高,但市场需求大,一直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最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随着国内科创水平提升和供应链体系完善,曾经被外资垄断的科技领域,国产厂商都在逐步追赶,甚至在部分领域已经实现了超越。
近年来,内镜下微创手术的兴起与普及,对软性内窥镜尤其是软性消化内镜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市场需求基础。未来内窥镜将向着“精准化、精细化、复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微创诊疗和精准医疗带来更多价值。
《2024-2030年中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是智研咨询重要研究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医用电子内窥镜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