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冰淇淋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冷链建设及电商平台发展持续为冰淇淋市场增长提供支持[图]

内容概要:冰淇淋是以饮用水、牛乳、奶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食品。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于休闲食品的需求量提升,叠加冷链、电商等产业加速发展,国内冰淇淋行业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839亿元增长至1835亿元。根据市场预测,至2027年,我国冰淇淋行业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以上。


相关上市企业:伊利股份(600887);三元股份(600429);蒙牛乳业(02319);光明乳业(600597);天润乳业(600419)等


相关企业:雀巢(Nestlé);联合利华(Unilever);大庆市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大连天宝冰淇淋有限公司;南京浦园冰淇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产业链;冰淇淋行业规模;人均冰淇淋消费量;国内冰淇淋消费喜好;竞争格局;重点企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冰淇淋是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糖、食用植物油等的一种或多种为原辅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和(或)食品营养强化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食品。冰淇淋根据软硬,可分为硬冰淇淋、软冰淇淋;根据主料,可分为奶油冰淇淋、酸奶冰淇淋、果蔬冰淇淋、圣代;根据配料,可分为水果味冰淇淋、蔬菜植物味冰淇淋、果仁味冰淇淋及其它。

冰淇淋分类


冰淇淋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供应环节,主要包括饮用水、奶粉、牛乳、奶油、水果、果仁、砂糖、脆筒、香精、食品添加剂、明胶、纸盒、塑料杯、雪糕棍、铝箔纸、凝冻机、灌装机、硬化设备等。产业链中游为冰淇淋生产与品牌运营环节,代表生产品牌有联合利华(和路雪)、雀巢(莫凡彼)、明治、伊利、蒙牛、光明等。产业链下游为冰淇淋销售流通渠道,主要包括小卖部、便利店、超市/大卖场、电商(京东冷链、天猫超市)、社区团购、甜品店、快餐店等。

冰淇淋行业产业链图谱


二、产业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于休闲食品的需求量提升,叠加冷链、电商等产业加速发展,国内冰淇淋行业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839亿元增长至1835亿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国民对于食品健康及产品品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使得高端冰淇淋品牌逐渐受到青睐,我国高端冰淇淋市场迎来广阔增长空间,将持续为冰淇淋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2015-2027年中国冰淇淋行业规模变化


从人均冰淇淋消费量方面来看,据统计,目前全球人均消费量达4.5千克。其中,中国人均消费量达2.9千克,始终高于亚太地区人均消费量2.1千克,但是与全球约4.5千克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这也预示着我国冰淇淋市场未来拥有巨大的市场上升空间。根据市场预测,至2027年,我国冰淇淋行业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以上。

全球、亚太地区与中国人均冰淇淋消费量对比


从冰淇淋销售价格与市场接受程度来看,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对冰淇淋单价的接受度普遍在3-10元(不含10元)之间,占比为70.9%,还有12.3%消费者可接受10-15元(不含15元)的冰淇淋价格,单价超过20元的冰淇淋可接受度极低。而在如今的市面上,3元以下的冰淇淋或雪糕较难寻觅,3-10元的单价成为常态。更高价格意味着更多利润,经销渠道也能有更大盈利空间。因此,综上分析,更愿意卖高价冰淇淋的商超便利店,也更容易成为“雪糕刺客”聚集地。

中国各价位冰淇淋产品消费者接受情况


此外,从消费者冰淇淋口味类型喜好情况来看,调查数据显示,在2025年中国冰淇淋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新口味冰淇淋类型中,64.29%消费者会选择水果草本口味(如柠檬罗勒、草莓薄荷等),47.61%消费者会选择坚果香料口味(如焦糖山核桃、肉桂杏仁等),39.20%消费者会选择酒类风味(如百利甜酒、莫吉托等),37.77%消费者会选择地域特色口味(如泰式奶茶、墨西哥巧克力等),35.58%消费者会选择茶类口味(如乌龙茶、伯爵茶等)。综上。水果草本口味和坚果香料口味的冰淇淋仍将是冰淇淋研发生产企业关注布局的重点。

2025年中国冰淇淋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新口味冰淇淋类型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三、企业格局


从企业竞争格局看,目前,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四家企业处于我国冰淇淋行业领先地位。其中,伊利集团冰淇淋线下市场份额占比达19%,和路雪冰淇淋线下市场份额占比15%,蒙牛冰淇淋线下市场份额占比9%,雀巢冰淇淋线下市场份额占比8%。同时,德氏、宏宝莱、天淇等企业利用各自地域优势,形成了区域强势品牌。此外,钟雪高、Oatly等新消费品牌加速进入冰淇淋赛道,德芙、茅台、舍得酒、海天味业等老品牌也纷纷跨界推出相关品牌或产品。国内冰淇淋市场竞争情况正在不断加剧。

中国冰淇淋行业线下市场份额占比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总站,1968年更名为北京市牛奶公司,1997年成立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2001年公司改制成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三元食品”。三元食品主要从事乳制品制造业,主要业务涉及加工乳制品、冷食冷饮等,旗下拥有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常温牛奶、常温酸奶、奶粉、奶酪、冰淇淋、中式奶酪等几大产品系列。数据显示,2024年,三元股份营业总收入为70.12亿元,同比下降10.73%;其中,冰淇淋及其他产品销售收入为14.99亿元,同比下降11.65%。

2021-2024年三元股份营收情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4日,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简称“伊利股份”。伊利股份主要从事各类乳品及健康饮品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液态奶、乳饮料、奶粉、酸奶、冰淇淋、奶酪、乳脂、包装饮用水等产品,是中国规模较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2025年第一季度,伊利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153.93亿元、329.38亿元,同比变化率分别为-8.24%、1.46%。


在冰淇淋业务方面,2024年以来,伊利股份先后推出“巧乐兹”六重巧巧冰淇淋、“甄稀”茉莉荔枝味流心冰淇淋及蜜桃青梅味流心冰淇淋,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美味体验;契合健康趋势推出“甄稀”活菌冰淇淋、“绮炫”低糖黑巧冰淇淋、“伊利牧场”低糖软芯可可雪糕等新品;推出“绮炫”一口食迷你分享冰淇淋炫玲珑,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更易分享的美味产品。

2022-2025年3月伊利股份营业收入变化


四、发展趋势


一、健康化趋势显著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低糖、低脂、无添加等健康元素成为冰淇淋市场的新宠。企业开始采用天然甜味剂和低脂乳制品等原料,推出更多符合健康需求的冰淇淋产品。例如,无糖冰淇淋、低脂冰淇淋、植物基冰淇淋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与美味的双重追求。此外,功能性冰淇淋如益生菌冰淇淋、胶原蛋白雪糕等也逐渐受到市场青睐,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口味与形态多样化


冰淇淋产品的口味与形态持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不断推出新颖独特的口味,如结合中式食材和风味、与其他领域(如咖啡、茶饮、酒类)的风味元素结合等,创造出更多独特的风味组合。同时,冰淇淋的形态也愈发多样化,从传统的棒状、杯装到蛋筒、三明治、冰淇淋火锅等多种形式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三、线上销售渠道拓展


随着电商和冷链运输的发展,冰淇淋的线上销售渠道不断拓展。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兴起,使得冰淇淋产品更容易形成特定规模的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方便地购买各种口味的冰淇淋。同时,直播带货也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成为冰淇淋销售的新模式。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展,为冰淇淋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85
10000 120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共十五章,包含2024年中国冰淇淋包装行业发展走势分析,2025-203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