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眼镜架的品质、设计、功能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2025年1-5月,中国眼镜架进口金额为6.60亿元,同比增长7.30%;眼镜架出口金额为47.82亿元,同比下降4.43%。进口方面,一是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国际品牌设计、轻量化材质(如纯钛、碳纤维)及功能性镜架(如智能眼镜、运动防护镜架)的偏好增强;二是国内产业链在高端原材料(如高折射率树脂单体)领域仍存在部分技术依赖,需通过进口弥补缺口。出口方面,全球眼镜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带动眼镜架市场增速放缓;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提升,智能眼镜架、定制化镜架等新兴品类逆势增长,显示中国眼镜架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型。
相关上市企业:博士眼镜(300622)、明月镜片(301101)、恒发光学(01134)、康耐特光学(02276)
相关企业: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温州火炬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中峰化学有限公司、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金川集团铜贵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鹏鸿木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眼镜架、眼镜架市场规模、眼镜架行业现状、眼镜架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眼镜架是用于支撑镜片并佩戴在人眼睛部位的框架结构。它主要起到固定镜片、矫正视力(如近视、远视、散光等)、保护眼睛以及装饰美观等作用。眼镜架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其设计和构造要综合考虑佩戴的舒适性、稳定性、耐用性以及与镜片的匹配性等因素。按材料分类,眼镜架主要分为金属材料类眼镜架和非金属材料类眼镜架。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眼镜架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萌芽期,行业以手工制作和小作坊生产为主,生产效率低,产品种类单一,主要生产简单的金属架,满足基本防护需求。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消费群体有限,市场规模较小。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成长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计理念。国内企业开始模仿和借鉴,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引入了板材、塑料等新型材料,眼镜架的款式和功能开始多样化,注重设计感和时尚元素。同时,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为眼镜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行业开始出现了一些知名品牌,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21世纪初至2010年的高速发展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眼镜架行业在材料、设计、功能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国内企业在光学镜架领域逐渐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销售成为新的增长点,拓展了市场渠道。
2010年至今的充分竞争期,国内外品牌竞争激烈,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环保、健康等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眼镜架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眼镜架逐渐兴起,集成了蓝牙通话、导航、健康管理等功能,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行业产业链
眼镜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其中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铜合金、镍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树脂、硅胶等,以及天然材料如玳瑁、特殊木材和动物头角等。生产设备包括精密加工设备、镀膜机等。产业链中游为眼镜架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眼镜行业。
2025年1-5月,中国眼镜行业进出口金额分别为15.06亿元和120.3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63%和9.48%。进口方面,随着国内眼镜制造企业在技术、工艺等方面不断进步,部分产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对进口的依赖度有所降低。出口方面,一方面,全球眼镜消费市场增速放缓,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需求疲软,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导致的贸易壁垒增加,对中国眼镜出口形成压制。另一方面,东南亚等新兴制造国的竞争加剧,其低成本优势分流了部分中低端订单。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额绝对值仍保持高位,表明中国眼镜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依然稳固。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眼镜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四、行业现状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眼镜架的品质、设计、功能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2025年1-5月,中国眼镜架进口金额为6.60亿元,同比增长7.30%;眼镜架出口金额为47.82亿元,同比下降4.43%。进口方面,一是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国际品牌设计、轻量化材质(如纯钛、碳纤维)及功能性镜架(如智能眼镜、运动防护镜架)的偏好增强;二是国内产业链在高端原材料(如高折射率树脂单体)领域仍存在部分技术依赖,需通过进口弥补缺口。出口方面,全球眼镜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带动眼镜架市场增速放缓;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提升,智能眼镜架、定制化镜架等新兴品类逆势增长,显示中国眼镜架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型。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眼镜架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与集中化并存的特点,龙头企业、新兴品牌与国际品牌共同塑造了市场的竞争态势。例如,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眼镜架生产企业,其产品涵盖了从高端到中低端的多个系列,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国内企业如中山拓开光学有限公司专注于塑料眼镜架的生产,凭借其在塑料材料和工艺方面的专长,为特定客户群体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开发出新型材料和先进工艺,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它们还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小型企业则通过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个性化产品等方式,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特定消费群体。
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是中国眼镜架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发展历程与成就深刻影响着行业格局。公司成立于1973年,前身为镇江眼镜厂,经过数十年发展,已成为亚洲最大的CR-39树脂镜片生产基地之一,同时眼镜架业务也占据重要地位。公司现拥有员工2500余人,占地面积200余亩,年产纯钛、蒙乃尔合金及普通金属眼镜架超350万副,镜片产量达3000万片,产品远销近40个国家。万新光学在眼镜架领域的技术实力尤为突出。公司率先采用国际标准指导生产,CR-39树脂镜片及老光成镜通过美国FDA与欧盟CE认证,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其自主研发的“万新WANXIN”商标于2005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眼镜制造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此外,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恒发光学控股有限公司是香港眼镜制造行业的代表企业,专注于眼镜架设计与制造逾三十年。公司成立于1986年,通过ODM及OEM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光学眼镜架及太阳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深圳和江西,总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员工超千人。其产品销往欧洲、美国、亚洲等35个国家,覆盖2017年全球十大光学眼镜架进口市场,欧洲市场占比超70%。技术层面,恒发光学以精密制造和快速响应能力见长。公司配备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达数百万副眼镜架。其产品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确保生产过程环保高效。此外,恒发光学注重设计创新,拥有独立设计团队,每年推出超百款新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2024年,恒发光学营业收入为4.54亿港元,同比增长15.33%;毛利为4467万港元,同比下降21.61%。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驱动产品智能化与功能多元化
中国眼镜架行业正迎来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随着人工智能、增强现实(AR)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智能眼镜架逐渐从概念走向大众市场。例如,亮亮视野发布的Leion Hey2 AR翻译眼镜,通过实时翻译、悬浮字幕显示等功能,实现了跨语言沟通的无缝衔接,其语音识别准确率在嘈杂环境中仍高达98%。此类产品不仅集成神经网络降噪算法和360°声源定位技术,还通过轻量化设计(镜框重量降至10-15克)提升佩戴舒适性,标志着智能眼镜架从“功能叠加”向“场景融合”的跨越。技术革新也推动了材质科学的突破。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应用使镜框抗变形能力提升3倍,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1.5g/cm³)的引入,进一步将镜框重量降至5-8克。此外,形状记忆合金(如镍钛合金)的应用,使镜腿可根据用户脸型自动调节弧度,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适配”。这些创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舒适性的刚性需求,更为眼镜架赋予了健康监测、语音交互等延伸功能。
2、消费升级催生个性化定制与高端化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眼镜架的消费属性正从“医疗辅助工具”向“时尚配饰”和“身份象征”转变。现阶段,大部分近视人群拥有2副以上眼镜,且更换周期缩短至1-3年,其中“佩戴不舒适”是更换主因之一。这一趋势促使企业加速布局个性化定制服务。例如,大视光学通过“高定服务流程”,结合用户脸型、用眼习惯和时尚偏好,提供镜框形状、颜色搭配及镜片功能的全方位定制。此类服务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通过“独一无二”的体验强化了品牌忠诚度。高端化需求同样显著。消费者对镜架材质、工艺和品牌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推动行业向“轻量化、低敏化、美学化”方向发展。派丽蒙等品牌通过采用PPSU、PEI等塑钢材质,结合“苹果弧鼻托”专利设计,使贴合度提升30%,同时以雅致中性色系营造心理舒适感。这种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的升级,正重新定义高端眼镜架的价值标准。
3、市场变革加速全球化布局与产业链整合
中国眼镜架行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2024年,中国眼镜出口额达304.41亿元,同比增长6.41%,其中智能眼镜出口占比显著提升。国产品牌如XREAL、影目科技等,通过技术突破和性价比优势,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例如,XREAL的AR眼镜全球出货量超50万台,海外业务占比近70%,并在日本、美国等市场出现断货现象。这一趋势表明,中国眼镜架已从“代工出口”向“品牌出海”转型。与此同时,产业链整合成为行业共识。长三角地区依托丹阳产业集群,占据全国50%以上镜片产能;珠三角则凭借深圳、东莞的智能穿戴产业链,聚焦智能眼镜、3D打印定制等新兴领域。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整合光学模组、AI算法、零售渠道等资源,构建“设计-生产-销售”全链路优势。例如,博士眼镜与多家AR品牌达成合作,推动智能眼镜的线下体验与普及。这种垂直整合不仅提升了供应链效率,更为行业应对技术迭代和市场波动提供了韧性。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眼镜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眼镜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眼镜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眼镜架行业投资战略研究,2025-2031年中国眼镜架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眼镜架行业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