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分析:心血管病防治形势严峻,血管支架国产替代与国际化并进[图]

内容概况: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血管支架进口数量为91.40万个,同比下降38.18%;进口金额为11.54亿元,同比下降18.70%,形成量价同降局面。一是国产高端产品加速替代,如微创医疗Fire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技术突破,减少对进口依赖;二是集采政策深化,进口支架中标价大幅压缩,医疗机构采购策略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国产产品。同期,中国血管支架出口数量为28.89万个,同比增长30.09%;出口金额为2.43亿元,同比增长24.03%。随着国产支架技术成熟度提升,如乐普医疗NeoVas®通过欧盟CE认证,有效打开了国际市场。


相关上市企业:心脉医疗(688016)、乐普医疗(300003)、凯利泰(300326)、赛诺医疗(688108)、蓝帆医疗(002382)


相关企业: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金广镍铬材料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血管支架、血管支架市场规模、血管支架行业现状、血管支架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血管支架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术植入血管内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机械支撑作用恢复血管通畅性,改善血液供应,同时部分类型支架可携带药物以抑制血管再狭窄或血栓形成。血管支架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脑血管、外周血管等领域,是血管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按设计分类,血管支架可以分为球囊扩张式支架、自膨式支架和编织型支架等。

血管支架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的起步阶段,早期中国血管支架市场完全依赖进口产品,国内企业尚未具备自主研发能力。20世纪80年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球囊导管技术引入中国,为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需求增长,血管支架作为高端医疗器械开始进入国内医疗机构,但整体市场规模有限。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国产化阶段,1999年,我国首款国产冠状动脉支架(金属裸支架,BMS)成功研发并上市,打破进口垄断,标志着行业国产化起点。国产企业聚焦金属裸支架技术优化,通过材料改进(如不锈钢、钴铬合金)和工艺升级,提升支架支撑力和生物相容性。国产支架凭借价格优势(较进口产品低30%-50%)和本土化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快速渗透,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21世纪初至2009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后,药物洗脱支架(如雷帕霉素、紫杉醇涂层支架)问世,通过药物缓释抑制血管再狭窄,再狭窄率从金属裸支架的15%-30%降至5%-10%。乐普医疗、微创医疗等企业推出国产DES,采用微孔刻槽、靶向涂层等技术,实现药物精准释放,临床效果媲美进口产品。


2009年至今的技术创新阶段,2009年,微创医疗启动可吸收支架研发,攻克“薄壁技术”与“精准载药”难题,于2024年推出全球首款新一代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Firesorb®(火鹮®)。该支架采用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植入后2-3年内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血栓发生率降至0.34%,临床数据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药物涂层技术优化,通过纳米技术实现药物定点、定时、定量释放,减少全身副作用。而内置传感器监测血管健康指标(如压力、温度),通过无线传输实现远程管理。

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产业链


血管支架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如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镁合金等)、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聚己内聚氯乙烯、聚四氟四乙烯、左旋聚乳酸等)以及药物涂层材料(如免疫抑制剂类、抗增生类涂层药物等)等原材料,以及激光切割机、涂层喷涂设备、模拟血管环境测试装置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血管支架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是医疗机构,包括心血管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心血管科室。这些机构是血管支架的最终使用场所。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血管支架进行植入手术。

血管支架行业产业链


目前,心血管病仍位居中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2021年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98%和47.35%,即每5例死亡中约2例归因于心血管病。政府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至190.7/10万及以下”的战略目标。


随着人口基数攀升、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从1990年至2019年,中国全人群CVD的发病人数从530.07万例增至1234.11万例,增幅132.82%;死亡人数从242.40万例增至458.43万例,增幅89.12%;发病率从447.81/10万增至867.65/10万,增幅93.75%;死亡率从204.78/10万增至322.30/10万,增幅57.39%;但年龄标化发病率从646.20/10万增至652.21/10万,增幅仅0.93%;年龄标化死亡率从381.21/10万降至276.94/10万,降幅27.35%。血管支架作为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器械,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特别是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治疗中,血管支架的应用至关重要。

中国居民1990年级2019年心血管病总体情况比较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四、行业现状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血管支架进口数量为91.40万个,同比下降38.18%;进口金额为11.54亿元,同比下降18.70%,形成量价同降局面。一是国产高端产品加速替代,如微创医疗Fire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技术突破,减少对进口依赖;二是集采政策深化,进口支架中标价大幅压缩,医疗机构采购策略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国产产品。同期,中国血管支架出口数量为28.89万个,同比增长30.09%;出口金额为2.43亿元,同比增长24.03%。随着国产支架技术成熟度提升,如乐普医疗NeoVas®通过欧盟CE认证,有效打开了国际市场。

2020-2025年1-5月中国血管支架进出口情况


进口金额国家分布中,2025年1-5月,中国从爱尔兰进口血管支架金额达6.51亿元,同比下降1.21%,占中国总进口金额的56.39%。爱尔兰作为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跨国巨头的欧洲生产基地,其进口产品以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等高附加值品类为主,技术壁垒显著。其次是美国,其进口金额为3.07亿元,同比下降44.14%,占中国总进口金额的26.57%。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美国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被挤压。


出口金额国家分布中,2025年1-5月,中国出口新加坡血管支架金额为4741.27万元,同比增长188.61%,占中国总出口金额的19.48%。这一跃升得益于中国与新加坡在RCEP框架下的关税减免,以及乐普医疗等企业通过新加坡辐射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其次是土耳其,出口金额为3223.29亿元,同比增长41.35%,占中国总出口金额的13.25%。第三是德国,其出口金额为2068.93万元,同比下降9.98%,占中国总出口金额的8.50%。

2025年1-5月中国血管支架进出口金额国家分布情况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主导市场,而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突破。微创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三家企业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微创医疗凭借生物可吸收支架Firesorb®的技术领先性,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乐普医疗则通过药物洗脱支架NeoVas®的性价比优势,深耕基层市场。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跨国企业仍掌控高端市场,但其市场份额受国产挤压。例如,2025年1-5月,中国从美国进口血管支架金额同比下降44.14%,反映国产替代加速。本土企业则通过集采政策实现“以价换量”,如蓝帆医疗吉威医疗Excrossal®心跃支架在集采中中标量占比14.9%,成为增长最快国产支架。

中国血管支架行业代表性企业简介


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尤其在血管支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领跑者,微创医疗拥有多元化的血管支架产品线,包括药物洗脱支架、球囊扩张导管等,覆盖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及神经介入等多个细分市场。其核心产品如Firebird2®支架、Firehawk®支架等,在临床上表现出色,特别是Firehawk®支架,采用独特的靶向洗脱技术,有效降低了血栓形成风险,赢得了广泛认可。2024年,微创医疗总营收为10.31亿元,同比增长8.41%;毛利为5.74亿元,同比增长7.89%。

2020-2024年微创医疗经营情况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心血管医疗领域的龙头企业,致力于提供心血管疾病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血管支架领域,乐普医疗同样取得了卓越成就。公司成功研发并商业化了国内首个冠脉支架、首个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等创新产品,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NeoVas®支架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植入后可在体内逐渐降解,避免了传统金属支架长期留存体内的风险,标志着国内血管支架技术迈入了新阶段。2024年,乐普医疗营业收入为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研发投入金额为11.65亿元,同比下降6.15%。

2018-2024年乐普医疗营收及研发情况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与材料升级驱动产品迭代


中国血管支架行业正迎来以生物可吸收材料、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成为主流方向,如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等材料制成的支架,可在体内逐步降解并被吸收,避免传统金属支架长期留存引发的并发症。微创医疗的Firesorb®支架已实现2-3年内完全降解,血栓发生率仅0.34%,技术指标领先国际。镁合金等可降解金属材料的研究也在加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有望进一步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药物洗脱技术正朝着精准化、高效化迈进。纳米技术的引入使药物包裹与释放更精确,例如乐普医疗的NeoVas®支架通过纳米级涂层实现定点、定时、定量释放药物,显著提升抗增生效果。同时,智能血管支架成为研发热点,内置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血管压力、温度等指标,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反馈至医生终端,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2、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与结构优化


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加重直接推动血管支架需求攀升。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3.3亿,且发病率持续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8%)进一步扩大患者基数。此外,基层医疗市场潜力释放,随着医疗资源下沉和日间手术中心普及,微创治疗需求激增。市场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外周血管支架领域增长显著,因糖尿病、肥胖等引发的外周动脉疾病(PAD)发病率上升,推动对外周血管支架的需求。同时,个性化定制支架需求增加,企业通过3D打印等技术实现血管解剖结构精准匹配,提升手术成功率。


3、政策驱动与竞争格局重塑


国家政策对血管支架行业影响深远。集采政策推动国产支架性价比优势凸显。同时,医保政策完善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监管方面,审批流程简化加速创新产品上市,而质量监管趋严倒逼企业提升生产工艺。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国产替代加速,国际合作深化”特征。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等本土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成本优势,逐步挤占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此外,国际合作与并购活跃,如蓝帆医疗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整合其全球销售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7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血管支架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共十二章,包含2020-2024年血管支架投资建议,中国血管支架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血管支架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