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汽车冷却液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是吸收并处理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确保发动机能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汽车冷却液不足会导致发动机水温过高,进而造成发动机部件损坏。因此,车主应及时检查并补充冷却液。此外,汽车冷却液还具备多重功效:冬季时,它能防止冷却液结冰,避免水箱和发动机缸体爆裂;它含有防腐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冷却系统内部的电化学腐蚀和酸性腐蚀;同时,汽车冷却液还能减少水垢生成,保持循环管道的畅通,确保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汽车冷却液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冷却液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96.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52%。随着汽车产业升级和新型冷却液产品不断涌现,未来汽车冷却液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上市企业:龙蟠科技(603906)、康普顿(603798)、德联集团(002666)、富邦科技(300387)、晨化股份(300610)、信凯科技(001335)、比亚迪(002594)、江铃汽车(000550)、长安汽车(000625)、福田汽车(600166)等。
相关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保赐利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威力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汽车冷却液、市场规模、发展历程、原理、汽车保有量、销量
一、汽车冷却液行业概述
汽车冷却液,又称防冻液、抗冻液、水箱宝等,即内燃机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是保证汽车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内运转所必不可少的散热介质。主要是由防冻剂、缓蚀剂、消泡剂、着色剂、防霉剂等组成,增强热量吸收和传递,使车辆能够在最佳温度范围内运行,从而提高性能、舒适性并确保安全性。按防冻剂成分不同可分为酒精型冷却液、甘油型冷却液、乙二醇型冷却液、丙二醇型冷却液等。
汽车冷却液的作用为有效散热,通过循环流动带走发动机运行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防止腐蚀与结垢,冷却液中的添加剂能抑制金属部件腐蚀,减少水垢形成。润滑与密封,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润滑作用,减少水泵等部件磨损,维持冷却系统密封性,防止泄漏。汽车冷却液的原理是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发动机工作产生热量使冷却液温度升高,高温冷却液通过管道流到散热器,在散热器中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被冷却后的冷却液再通过水泵被输送回发动机,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散热。同时,冷却液中的缓蚀剂等添加剂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起到防腐蚀等作用。
二、汽车冷却液行业发展历程
19世纪40年代,美国等国家开始研究汽车冷却液,1885年开始应用。最初人们用水作为冷却液,但水在低温下易结冰。后来,1927年前主要以酒精作为冷却液,不过其存在易蒸发、易燃、气味重等问题。1927年推出以乙二醇为主要原料的冷却液,因其无气味、不蒸发、不易燃的特性,成为划时代的替代品。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冷却液基本是乙二醇水溶液。1976年因乙二醇和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致癌物质,各国开始研制无胺冷却液。20世纪80年代针对铝的防腐蚀添加剂逐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冷却液的研究走向正轨,开始推广有机酸缓蚀剂的冷却液。21世纪初,瑞士、美国、中国等国家研发并开始推广使用丙二醇型冷却液。
三、汽车冷却液行业产业链
汽车冷却液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水、防冻剂、缓蚀剂、消泡剂、着色剂、防霉剂、防垢剂等,这些原材料通过精确的配比和严格的工艺流程进行复合加工,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冰点、沸点、防腐性和稳定性的专业冷却液产品。产业链下游主要服务于汽车领域,涵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市场领域。在传统燃油车应用中,汽车冷却液主要用于发动机循环系统的温度调节,通过有效地热交换维持发动机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运行;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冷却液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动力电池组、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热管理,其性能要求更为严苛,需要具备更高的导热效率和更优的绝缘特性。
冷却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保障汽车发动机在适宜温度下稳定运转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市场保有量不仅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政策的推动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我国汽车市场的保有量持续增长。公安部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保有量从2017年的2.17亿辆增长至2024年的3.53亿辆,年复合增长率为7.2%。在机动车保有量中占比从2017年的70%提升至2024年的77.92%。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7年的154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314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3.84%。我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为汽车冷却液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冷却液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四、汽车冷却液行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为汽车冷却液市场注入了强劲增长动力。由于动力电池对温度极为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直接影响其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这使得高效的热管理系统成为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关键配置。作为电池温控的核心介质,汽车冷却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冷却液销量约为187.93万吨,同比增长8%。在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叠加环保政策推动和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汽车冷却液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稳步增长和新能源车型的快速普及,汽车冷却液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产品技术也将朝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持续升级。
汽车冷却液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是吸收并处理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确保发动机能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汽车冷却液不足会导致发动机水温过高,进而造成发动机部件损坏。因此,车主应及时检查并补充冷却液。此外,汽车冷却液还具备多重功效:冬季时,它能防止冷却液结冰,避免水箱和发动机缸体爆裂;它含有防腐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冷却系统内部的电化学腐蚀和酸性腐蚀;同时,汽车冷却液还能减少水垢生成,保持循环管道的畅通,确保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汽车冷却液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冷却液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96.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52%。随着汽车产业升级和新型冷却液产品不断涌现,未来汽车冷却液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汽车冷却液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全球汽车冷却液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较为激烈,主要包括壳牌、嘉实多、埃克森美孚、百适通、道达尔、福斯等国际知名品牌和长城润滑油、昆仑润滑油、统一润滑油、德联化工、龙蟠、康普顿等国内地区性品牌。这些企业在汽车冷却液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高的实力和市场份额,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良好的品牌口碑。
受市场前景吸引,我国布局汽车冷却液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带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长城润滑油、昆仑润滑油、中石化润滑油、康普顿、统一润滑油、德联化工、龙蟠科技、蓝星、保赐利、威力狮等为我国汽车冷却液市场主要参与者。尽管我国汽车冷却液行业起步较晚,产品质量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未来伴随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冷却液国产化进程将不断加快,行业逐渐往高品质方向发展。
1、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4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798),成为我国润滑油行业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是LUBTOP评定的中国润滑油十强企业之一。公司旗下拥有COPTON®(康普顿®)、Roab®(路邦®)等品牌,其中COPTON®(康普顿®)以143.95亿的价值成功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康普顿是专业的汽车和工业化学品生产商和服务商,康普顿润滑油产品符合API规范和SAE粘度等级等国际规范,拥有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志使用权。产品涵盖润滑油、润滑脂、防冻液、电池冷却液、车用尿素、制动液、汽车养护品、车用尿素等,广泛应用在汽车、摩托车、工业设备等领域,为车辆和工业设备提供高效的油液养护方案,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据统计,2024年康普顿防冻液营业收入为3684.8万元。
2、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制造主要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领域;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已构建了覆盖润滑油、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冷却液及车用养护品的丰富产品矩阵,服务场景覆盖汽车原厂配套、后市场服务体系、工程机械装备等多元化应用领域。其中,冷却液包含新能源E系列低电导率冷却液、氢能源燃料电池专用冷却液、数据中心冷板式冷却液、数据中心浸没式冷却液、C31长效冷却液、C05轿车冷却液、C08柴油冷却液等产品。数据显示,2024年龙蟠科技车用精细化学品业务营业收入为19.31亿元。
六、汽车冷却液行业发展趋势
1、环保化
在“双碳”目标和绿色制造政策推动下,汽车冷却液行业将加快环保转型。传统乙二醇基冷却液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环保限制,而生物基冷却液(如丙二醇、甘油衍生物)及低毒无硼配方将成为研发重点,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冷却液的可降解性和无重金属配方将受到更多关注,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环保要求。废液回收与再生技术也将得到推广,推动行业形成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2、高效化
随着汽车动力系统向高功率密度发展,冷却液的高效化需求日益突出。新型添加剂技术(如有机酸缓蚀剂、纳米流体)的应用将提升冷却液的导热性、抗腐蚀性和稳定性,延长更换周期。针对纯电和混动车型的电池与电驱系统,低电导率、高比热容的专用冷却液将成为市场新增长点。此外,适应极端气候(如高寒、高温)的宽温域冷却液,以及兼顾轻量化需求的低粘度产品,将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3、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将深度融入冷却液研发、监测和管理环节。通过嵌入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冷却液的温度、电导率、pH值等参数,并结合车联网技术实现故障预警和寿命预测,提升系统可靠性。AI和大数据技术可优化冷却液配方,针对不同车型和使用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此外,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灌装技术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误差,推动冷却液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汽车冷却液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冷却液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冷却液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汽车冷却液行业投资环境分析,汽车冷却液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汽车冷却液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