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专家团队倾力打造的《2025-2031年中国PI膜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揭晓,自2018年出版以来,已连续畅销7年,成功成为企业了解和开拓市场,制定战略方向的得力参考资料。报告从国家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PI膜行业未来的市场动向,精准挖掘了行业的发展潜力,并对PI膜行业的未来前景进行研判。
本报告分为行业概述、产业链、全球市场、发展现状、重点企业、投融资、发展前景等主要篇章,共计8章。涉及PI膜产能、需求量、价格、进出口等核心数据。
报告中所有数据,均来自官方机构、行业协会等公开资料以及深入调研获取所得,并且数据经过详细核实和多方求证,以期为行业提供精准、可靠和有效价值信息!
聚酰亚胺薄膜又称PI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在强极性溶剂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PI膜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能在-269℃~28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时可达到400℃的高温。因此特别适宜用作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材和各种耐高温电机电器绝缘材料。目前,按应用类别的不同,PI薄膜可分为电工PI薄膜、电子PI薄膜、热控PI薄膜、航天航空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CPI薄膜等五类。
我国PI薄膜的产业化进程发展较缓慢,依靠自主研发,在传统电工绝缘领域形成了较强的产业能力,但在高端电工绝缘、电子等其他应用领域的产业化能力较弱,存在新产品种类不足、产品性能不稳定等情形,自主掌握高性能PI薄膜完整制备技术的企业很少。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且国产化需求较迫切,我国对高端PI膜的研发速度不断提升,生产能力也随之增长。近年来,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均在积极推进扩产规划,PI膜产能呈现上升趋势。2016-2022年中国PI膜行业产能从6580吨增长至11431吨,估计2023年行业产能突破12000吨。
从产业链来看,PI膜行业上游主要是PI膜生产的原材料供应环节,包括PMDA、ODA以及其他相关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对PI膜的生产质量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中游是PI薄膜的制造环节,包括PI树脂的生产、PI基膜的生产以及后续的精密涂布和加工处理。这一环节是整个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需要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下游是PI膜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工、电子、热控、航空航天、柔性显示等。这些应用领域对PI膜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中游制造商需要根据下游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全球高性能PI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PIAM等厂商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PI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巨头存在差距,多数企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制备高性能PI薄膜的要求,且规模普遍较小,在高性能PI薄膜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目前,行业内相关企业主要包括时代新材、国风新材、丹邦科技及瑞华泰等。
作为一个见证了中国PI膜十余年发展的专业机构,智研咨询希望能够与所有致力于与PI膜行业企业携手共进,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专业咨询与个性化定制的行业解决方案,为行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