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专家团队倾力打造的《2025-2031年中国阿斯巴甜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揭晓,自2023年出版以来,已连续畅销2年,成功成为企业了解和开拓市场,制定战略方向的得力参考资料。报告从国家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阿斯巴甜行业未来的市场动向,精准挖掘了行业的发展潜力,并对阿斯巴甜行业的未来前景进行研判。
本报告分为发展概述、运行环境、产业现状、贸易态势、区域运行、竞争格局、重点厂商、发展战略、产业趋势等主要篇章,共计10章。涉及阿斯巴甜产量、需求量、进口数量、出口数量、进口金额、出口金额、价格等核心数据。
报告中所有数据,均来自官方机构、行业协会等公开资料以及深入调研获取所得,并且数据经过详细核实和多方求证,以期为行业提供精准、可靠和有效价值信息!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易溶于水,具有清爽、类似蔗糖的甜味,热量极低,发现于1965年,其甜度为蔗糖的20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1/200,在食品工业等领域常被用于替代蔗糖等传统糖类来提供甜味,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低热量、低糖食品和饮料的需求持续增加,阿斯巴甜作为一种重要的代糖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甜味和健康的双重需求,在饮料、糕点、糖果等食品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中国企业工业化生产阿斯巴甜是在90年代中期,二十多年的产业起伏变迁,中国阿斯巴甜产业有效产能,从1998年的不足0.3万吨,成长到2.45万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阿斯巴甜生产国和出口大国,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阿斯巴甜出口量完成18572吨,出口额完成22240万美元。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阿斯巴甜主要出口至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土耳其、哥伦比亚、菲律宾、智利等地,2023年上述十国阿斯巴甜出口额总和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4.5%,其中,美国占比最大,高达27.0%,其次为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分别占6.4%和6.3%。
阿斯巴甜行业上游主要包括L-苯丙氨酸、天冬氨酸等原材料供应商,中国在1998年实现L-苯丙氨酸工业化生产,之前用于阿斯巴甜生产的工业级L-苯丙氨酸依赖进口,进口价20万元/吨,随着国内L-苯丙氨酸产能扩张,2009年时,工业级L-苯丙氨酸售价已不足5万元/吨,而另一种原料天门冬氨酸,因为实现了国产化,售价2万元/吨,我国L-苯丙氨酸、天冬氨酸供应商充足、价格稳定为阿斯巴甜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行业下游为应用市场,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其中,食品饮料为阿斯巴甜最大的下游应用市场。
1992年纽特公司的阿斯巴甜产品专利到期,欧美市场出现新的生产企业,全球阿斯巴甜产业进入群雄逐鹿时代:日本味之素公司(Ajinomoto),获得纽特公司技术授权,成为全球第二大阿斯巴甜生产企业;荷兰甜味剂公司,日本TOSOH和荷兰DSM公司合资成立;韩国大象株式会社(Daesang),实力不俗的生物发酵食品企业。这四家企业的阿斯巴甜生产装置产能均为千吨级规模。另外,加拿大、墨西哥和德国也有小规模的生产装置投产。
而中国本土企业从一开始就直面全球领先企业的市场竞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先后参与阿斯巴甜的企业有二十多家,百舸争流,最终脱颖而出的有7家,包括南通市常海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绍兴麦来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光辉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常茂生物化学工程公司、江苏汉光甜味剂有限公司、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公司和溧阳维多生物工程公司。
作为一个见证了中国阿斯巴甜十余年发展的专业机构,智研咨询希望能够与所有致力于与阿斯巴甜行业企业携手共进,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专业咨询与个性化定制的行业解决方案,为行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