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视力矫正行业作为眼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实现快速发展。在政策层面,我国高度重视眼健康事业发展,相继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了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的管理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市场需求方面,我国近视人群规模已突破6亿,各年龄段近视率呈现阶梯式增长,其中高中生近视率超过80%,预计未来16-24岁群体近视率可能达到94%,庞大的患者群体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2150亿元,同比增长11.6%,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从细分市场来看,已形成"手术矫正+光学矫正"的立体化治疗体系,其中手术矫正市场规模达544.3亿元,光学矫正市场规模1021.56亿元。未来,随着AI技术应用、国产替代加速和服务网络下沉,行业将朝着智能化、普惠化方向发展,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
上市企业:爱尔眼科(300015.SZ)、爱博医疗(688050.SH)、欧普康视(300595.SZ)、明月镜片(301101.SZ)、华厦眼科(301267.SZ)
相关企业: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卡尔蔡司光学(中国)有限公司、万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市瞳学贸易有限公司、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上海宝岛眼镜有限公司、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市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同明眼科仪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行业政策、视力矫正行业产业链、视力矫正发展现状、视力矫正细分市场、视力矫正行业竞争格局、视力矫正发展趋势
一、视力矫正行业相关概述
视力矫正是指通过医学手段或光学设备调整眼睛的屈光状态,使光线精准聚焦于视网膜上,从而改善因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问题,提升视觉清晰度。其分类主要包括光学矫正与手术矫正两大类:光学矫正通过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含软性及硬性角膜接触镜)或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以控制近视发展)等非侵入性方式实现;手术矫正则针对符合条件的成年人,采用角膜激光手术(如全飞秒、半飞秒激光)或眼内屈光手术(如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或植入特制晶体直接改变眼球屈光力,达到永久性视力改善效果。
二、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发展背景
眼健康作为国民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全生命周期,关乎各年龄段人群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眼健康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系统性政策文件: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到《"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从《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到《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再到《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这一系列政策构建了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的眼健康管理体系,不仅为视力矫正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更推动了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遗传易感性、课业负担加重、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延长、户外活动不足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等。当前近视问题呈现出"四化"特征:患病基数庞大、发病率持续攀升、高度近视比例增加以及低龄化趋势明显。
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群规模已达惊人水平:5岁以上近视患者突破6亿大关,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两倍。更值得警惕的是,各年龄段近视率呈现阶梯式增长态势: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阶段跃升至35.6%,初中生达71.1%,高中生则突破80%大关。据预测,未来5-15岁群体近视率将达77.42%,16-24岁群体更可能攀升至94%。这一持续扩大的近视人群规模,不仅凸显了近视防控工作的紧迫性,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三、中国视力矫正行业产业链
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上游以光学材料(如树脂镜片、硅水凝胶)和高端设备(如全飞秒激光机)供应为主,目前70%的高端材料仍依赖进口;中游涵盖框架眼镜、隐形眼镜、OK镜及手术设备的研发生产,其中国产品牌在彩瞳和OK镜领域已实现局部突破;下游则通过医疗机构、视光中心和电商平台触达消费者,其中民营眼科连锁贡献了60%以上的屈光手术量,而线上渠道已占据隐形眼镜80%的销售份额。
近年来,中国眼科医疗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患者基数持续扩大驱动眼科专科医院进入高速扩张期。数据显示,2019至2023年间,全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跃升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8%。2024年眼科专科医院数量超过1900家。从区域格局看,医疗资源呈现显著梯度差异——东部沿海及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集中了全国70%的眼科专科医院,而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县级以下区域的专业服务覆盖率尚不足30%。在此背景下,以爱尔眼科、华厦眼科为代表的民营医疗巨头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渗透,通过"分级诊疗+连锁复制"模式构建服务网络。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持续下沉,屈光手术、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等高端视力矫正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升,有望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为视力矫正市场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四、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将近视防控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强制推行校园视力筛查全覆盖(覆盖率突破95%)及医保支付改革向眼科医疗服务重点倾斜,构建起政策驱动的强引擎,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同时,需求侧呈现"全龄化"爆发特征。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与成年群体老视低龄化、干眼症高发等视功能问题交织,催生出覆盖6亿近视人群的刚性矫正需求,并延伸至职场人群的视觉健康管理新赛道。在此背景下,中国视觉矫正行业步入技术突破与需求升级同频共振的黄金发展期,已形成光学矫正、屈光手术、药物干预三位一体的创新解决方案矩阵,其中AI验光、全飞秒激光、智能调焦镜片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推动行业向精准化、个性化方向跃迁。据统计,2024年我国视力矫正市场规模达2150亿元,同比增长11.6%,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与市场潜力。
中国视力矫正市场已形成多元化的治疗方案体系,主要分为手术矫正(包括角膜激光手术和ICL晶体植入术)和光学矫正两大类别。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光学矫正(框架眼镜、隐形眼镜)与药物治疗(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相结合的干预方案。从细分市场看,近年来,中国眼镜零售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2024年,我国眼镜市场规模约1021.56亿元。其中在"颜值经济"与"悦己消费"双轮驱动下,消费者对眼镜产品的"隐形化"需求持续升温,推动隐形眼镜细分市场价值加速释放。2024年,我国隐形眼镜市场规模约188亿元。随着国民眼健康管理意识的深化与多元化需求的升级,预计2025年我国眼镜行业整体规模将达1072.2亿元,而隐形眼镜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在屈光手术细分领域,近年来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形成双重驱动,推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大。随着近视防控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政府通过医保支付倾斜、税收优惠等政策组合拳推动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叠加军人、警察等特殊职业对视力的刚性要求,以及年轻群体对职业形象与求职竞争力的重视,共同推动屈光手术适用人群向多元化、年轻化加速扩容。技术层面,飞秒激光与ICL晶体植入等成熟术式的普及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术后视觉质量优化效果获临床验证,进一步增强患者信任度。在此背景下,中国屈光手术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544.3亿元,同比增长28.89%。随着全光塑近视手术、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 800及SMILE pro微创术式等前沿技术落地,通过实现10秒超快手术、智能导航定位及眼球动态补偿等突破,将手术精准度推向亚微米级新高度,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延续高增长态势,持续领跑眼科医疗细分赛道。
五、中国视力矫正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已形成多层次的竞争格局,涵盖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屈光手术、角膜塑形镜(OK镜)及视觉治疗设备等细分市场。行业整体呈现“外资主导高端、国产加速替代、民营机构崛起”的特点。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已形成“外资主导高端、国产加速替代、民营服务崛起”的多元竞争格局。国际品牌(如蔡司、强生)凭借技术壁垒把控屈光手术设备、高端镜片及隐形透明片市场;国产品牌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欧普康视(OK镜市占率32%)与爱博医疗(OK镜28%,国产首款ICL晶体“龙晶PR”打破垄断)领跑角膜塑形与屈光手术耗材赛道,明月镜片主导中端框架眼镜,moody等抢占彩瞳市场70%份额;下游服务由民营眼科连锁主导(爱尔眼科贡献超30%屈光手术量),依托下沉扩张与视光中心业态推动市场渗透。技术迭代(如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 800)与集采政策正加速行业洗牌与国产替代进程。
六、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视力矫正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推动下呈现三大趋势:政策层面,国家将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考核,推动筛查覆盖率和医保覆盖提升,带动行业向全周期管理转型;技术方面,AI辅助手术和国产替代产品(如OK镜、ICL晶体)取得突破,但核心材料和设备仍需进口突破;市场方面,民营机构下沉布局和线上渠道扩张推动服务普惠化,彩瞳等细分领域快速增长。未来十年将在技术升级、国产替代和服务下沉的推动下持续扩容。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政策驱动与需求升级推动行业扩容
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在政策强力支持和庞大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增长。国家将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要求校园视力筛查覆盖率超95%,并推动OK镜、屈光手术等纳入医保试点,加速市场渗透。同时,超7亿近视人群(青少年近视率超80%)及职业刚需(如军校、警校招生增长)催生旺盛需求,预计屈光手术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政策与需求的协同作用,推动行业从传统矫正向“预防-干预-康复”全周期管理转型。
2、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重塑竞争格局
行业技术迭代显著,屈光手术从全飞秒升级至AI导航机器人辅助(如VISUMAX 800,10秒完成手术),离焦镜、OK镜等光学产品通过微透镜设计提升防控效果。国产替代加速,爱博医疗“普诺瞳”OK镜市占率达28%,首款国产ICL晶体“龙晶PR”2025年上市,打破外资垄断。但上游高端材料(硅水凝胶)和设备(全飞秒激光机)仍依赖进口,未来需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3、渠道下沉与业态创新拓展市场边界
民营眼科连锁(如爱尔眼科、华厦眼科)通过下沉布局视光中心,覆盖三四线城市,推动OK镜和屈光手术普及。线上渠道成为隐形眼镜主战场(占比80%),彩瞳品牌(如moody)通过电商和直播营销崛起。未来,行业将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如AI验光、数字疗法(AR弱视训练),并结合集采政策降低成本,实现普惠化服务。整体来看,中国视力矫正行业正迈向千亿级规模,技术、政策和渠道变革将定义未来十年增长路径。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视力矫正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视力矫正行业投资机会与防范,视力矫正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