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研判:应急指挥通信系统逐步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日趋成熟[图]

内容概况:近年来,我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逐步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日趋成熟。各级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应急产业建设对于提高政府应急能力、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作用,开始加大对应急产业的规划建设,加强各级政府、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对应急产业发展的交流合作。在此背景下,铁路、国防、能源、民航及城市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正加快推进具有行业特色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推动我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数据显示,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57%。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集成度和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指挥平台功能将更加完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上下协同联动能力显著增强。


相关上市企业:天维尔(832296)、佳讯飞鸿(300213)、帝信科技(430408)、莱斯信息(688631)、叙简科技(838934)、飞利信(300287)、中兴通讯(000063)、四创电子(600990)、中芯国际(688981)、芯源微(688037)等。


相关企业:福建北峰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市场规模、集成电路、自然灾害受灾人数、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一、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概述


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是在平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社会事件或战时遭遇空袭时,普通的指挥通信系统无法满足紧急运作要求时使用的特殊指挥通信系统。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能够保障决策机关的信息接收、汇总、处理、发送,保证各级相关人员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并能够及时地将应对部署指令传达至负责事件处理的第一线。完整的应急体系由众多部分组成,共同发挥指挥通信、人员避难安置、专业救援人员组织等多个相互关联的功能,指挥通信是其众多功能中的核心。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从产品形态可分为固定指挥中心、机动指挥通信系统、应急指挥通信软件三类。

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分类


二、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发展历程


1949年建国后,我国就开始在各城市建立以国土防御为目的的人民防空体系,成为国家整体防空体系的一部分。随着台海局势的缓和,国土防空压力逐渐减轻,人防建设目标开始兼顾民防,逐步强调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与救援,形成“战时防空、平时防灾”“两防一体化”的趋势。近年来,由于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增多,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防空防灾进一步发展为以处理突发事件、实现社会防控、救灾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的社会紧急情况应对,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开始从人防领域向气象、地震、公安、安监等部门扩展。

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发展历程


三、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政策


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产业近年来受到国家重视,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全面部署产业发展。例如,2024年1月,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针对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城市消防、应急指挥通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急能力提升需求,研制险情侦察类、生命搜索类、物资保障类、消防灭火类、高危场景作业类、复杂场景救援抢险类、生命通道构建类、通信保障类等机器人装备,实现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提升高危场景作业安全性,增强重特大灾害事故无人化、智能化抢险救援能力,推动人灾直接对抗向依靠机器人减人换人模式转变。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出接到重特大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后,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第一时间向本级党委和政府以及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同时通过电话或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及时向应急管理部报告。

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相关政策


四、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其中,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等。硬件设备厂商和平台软件厂商作为行业的前端供应商,为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企业提供软硬件产品,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企业则在齐备的软硬件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系统方案设计、应用软件定制开发、系统安装调试和售后咨询培训等服务。同时,我国软件行业近些年表现突出,系统升级周期缩短,有利于提高我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政府、金融、能源、公共安全、教育以及医疗等领域均成为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的下游领域。

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产业链


上游是保障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运行的关键,上游市场设备的供给规模和产品技术以及价格波动对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存在较大影响。以集成电路为例,集成电路行业是信息技术产业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领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于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关注度日渐提升,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相关政策发布都是日益提高,叠加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下游市场应用需求不断提升,企业资本也加速入局集成电路领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业并举、较为协调的发展格局,产业链基本形成,国产供应能力日益增强,市场规模加速扩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为4514.2亿块,同比增长14.38%。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自主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有利于保持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硬件的充足供应。

2015-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统计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五、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近些年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每年因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0.4%-1.0%。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人数为0.94亿人次;死亡失踪人数为856人;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011.1亿元。2025年1-2月,中国自然灾害受灾人数为35.5万人次;死亡失踪人数为157人;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93.28亿元。综合来看,尽管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有所改善,但每年仍有约1亿人口受到灾害的影响,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仍达到数千亿元。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是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一项重大考验。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指挥通信能力决定了各方面救援力量能否协调有序地进行救援行动,因此应急指挥通信是现场应急管理的基础保障,是保证突发事件现场指挥调度高效运行和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研究构建统一指挥、互联互通和功能完善的现场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对于快速有效地在突发事件现场开展应急指挥救援,减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25年2月中国自然灾害受灾人数、死亡失踪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


近年来,我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逐步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日趋成熟。各级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应急产业建设对于提高政府应急能力、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作用,开始加大对应急产业的规划建设,加强各级政府、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对应急产业发展的交流合作。在此背景下,铁路、国防、能源、民航及城市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正加快推进具有行业特色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推动我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数据显示,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57%。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集成度和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指挥平台功能将更加完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上下协同联动能力显著增强。

2015-2024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安消防、人防工程等领域,其次是电力、化工、邮电通信等领域的国有企业等其他领域,不同领域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别,公安消防领域更为看重系统部署的便捷性,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人防工程及其他领域对这几个性能要求相对较低,但对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得益于城市重大事故应急通信系统、地质性灾害救援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加速,公安消防领域的需求显著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持较为稳定的高增速。而人防及其他领域建设起步相对较早,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通信网络,主要需求来源于设备更新,市场规模增长相对缓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市场规模为98.43亿元,其中,公安消防领域市场规模为75.68亿元,占比76.89%;人防及其他领域市场规模为22.75亿元,占比23.11%。

2015-2024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细分规模


六、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的客户群体范围较广,各类行业市场的开放程度、准入资质、应用需求有较大差别,对厂商的竞争力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指挥调度通信产品市场中的几大细分领域各有优势企业,其他领域参与厂商的实力则参差不齐,整个行业市场呈现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当前,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北峰通信、天维尔、佳讯飞鸿、帝信科技、莱斯信息、叙简科技、飞利信、中兴通讯、四创电子等。

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代表企业及相关介绍


1、天维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维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深耕消防行业、聚焦智慧应急与消防救援信息化领域,以开放共享、合作共赢、高效灵活的产品融合理念,建设新一代消防综合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与业内各专业领域顶尖厂商携手,联袂打造智能指挥产品生态圈,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长期、持续地深度服务。公司拥有行业权威而全面的资质: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一级资质,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证一级,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认证等。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拥有一百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精品,获得16项有效专利,参与6项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坚定主航道产品的研发投入,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融合通信等技术应用,孵化出新一代消防指挥调度系统、实战指挥平台、消防微站、可视化指挥、移动指挥等软硬件产品,并受到行业专家的赞誉和用户的广泛好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天维尔营业收入为1674.11万元。

2020-2024年上半年天维尔营业收入


2、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5G”策略为核心,聚焦主业,紧握市场发展机遇,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优质的服务以及全方位的产业合作,自主研发了大数据平台—“飞鸿数”平台,智能视觉平台—“飞鸿安视”平台、私有云平台—“飞鸿云”平台、物联网平台—“飞鸿物联”平台等多个基础平台及应用平台,形成了具有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慧决策、智慧分析能力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军事通信网通信设备、应急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智能现场作业管理系统、道岔缺口监测系统、智能监管系统、通信安全监测系统等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实现智慧化运营、智慧化运维、智慧化管理。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佳讯飞鸿指挥调度类业务营业收入为2.52亿元。

2020-2024上半年佳讯飞鸿指挥调度类业务营业收入


七、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将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演进。AI算法可实时分析灾害数据,优化应急响应策略;5G网络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通信支持,确保指挥指令高效传达。同时,数字孪生技术将逐步应用于灾害模拟与演练,提升应急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和企业将加大投入,推动传统应急系统向“智慧应急”转型,实现风险预警、资源调度和救援指挥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2、多网融合与全域覆盖


未来,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将打破单一网络限制,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多维通信网络。卫星通信、无人机中继、Mesh自组网等技术将与传统移动通信(4G/5G)深度融合,确保在极端灾害(如地震、洪水)导致地面通信瘫痪时,仍能保持指挥链路畅通。国家可能推动专用应急通信频段分配,并鼓励政企合作建设冗余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偏远地区、海洋及高空的全域覆盖,提升应急响应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3、标准化与产业链协同


未来,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将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设备接口、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的全国统一,避免“信息孤岛”。工信部、应急管理部等机构可能出台更严格的技术规范,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与指挥联动。此外,产业链上下游(如设备商、运营商、软件服务商)将深化协作,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民营企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参与细分领域(如便携式应急基站、灾情AI识别),与国有主体形成互补,推动行业整体效能提升。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2025-2031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