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广东珠海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七大主导产业与“4+3”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拉动珠海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图]

内容概要:珠海,广东省省辖市,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近年来,珠海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4 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9.06 亿元,比上年增长3.5%。目前,珠海市已形成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天然气开采七大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并提出打造4+3产业体系,即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七大主导产业与“4+3”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拉动珠海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珠海市七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48.0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个百分点,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81.8%。全年珠海市“4+3”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1.25亿元,同比增长10.7%。从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来看,2024年期间,仅天然气开采产业增加值呈现下滑态势,其余六大产业增加值有不同程度增长。从“4+3”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2024年呈现5增2负的情形,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两大产业同比分别下滑6.5%、2.2%。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同比增幅分别为21.4%、7.2%、12.8%、15.9%、35.2%。


上市企业:格力电器(000651.SZ)、健帆生物(300529.SZ)、华发股份(600325.SH)、乐通股份(002319.SZ)、格力地产(600185.SH)、阳普医疗(300030.SZ)、世纪鼎利(300050.SZ)、纳思达(002180.SZ)、远光软件(002063.SZ)、东信和平(002017.SZ)、全志科技(300458.SZ)、汇金科技(300561.SZ)、赛隆药业(002898.SZ)、博杰股份(002975.SZ)、安联锐视(301042.SZ)、炬芯科技(688049.SH)、高凌信息(688175.SH)、纳睿雷达(688522.SH)、科瑞思(301314.SZ)、智迪科技(301503.SZ)、雷特科技(832110.BJ)、世荣兆业(002016.SZ)、珠海冠宇(688772.SH)、珠海港(000507.SZ)、丽珠集团(000513.SZ)、汤臣倍健(300146.SZ)、恒基达鑫(002492.SZ)、润都股份(002923.SZ)、拾比佰(831768.BJ)、天承科技(688603.SH)、派特尔(836871.BJ)


相关企业: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方正印刷电路板发展有限公司、珠海斗门超毅实业有限公司、珠海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金品创业共享平台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睿力电器有限公司、小未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珠海英力士化工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广东)有限公司、壳牌(珠海)润滑油有限公司、中油洁能(珠海)石化有限公司、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深能洪湾电力有限公司、珠海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华成电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港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钰海电力有限公司、珠海市万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珠海米迪泰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珠海嘉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珠海李氏百草饮片有限公司、珠海亿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市睿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珠海西比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诚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瑞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西比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广东珠海金湾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中海油珠海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珠海金湾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中油中泰能源(珠海)有限公司


关键词:珠海新质生产力、珠海市七大主导产业、珠海市4+3产业体系、珠海市宏观经济


一、珠海宏观经济分析


珠海,广东省省辖市,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区位优越,濒临南海,东与香港水路相距36海里,南与澳门陆地相连,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业区5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共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近年来,珠海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4 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9.06 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1.47%;第二产业增加值1904.93 亿元,增长4.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34%;第三产业增加值2500.52 亿元,增长 2.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19%。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1.64∶42.53∶55.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7.87 万元,比上年增长2.6%。

2020-2024年珠海市生产总值


珠海自1980年设立为经济特区以来,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工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行业结构丰富、产业链条完备、创新驱动引领的工业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648.42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轻工业增长9.5%,重工业增长8.5%,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为46.1∶53.9。按行业分,全市规上工业36个大类行业中,增加值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的行业有28个,占比为77.8%。其中:同比增速达10.0%以上的行业11个,同比增速下降20.0%以上的行业1个。2025年1-4月,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

2020-2025年4月珠海市工业增加值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珠海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珠海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5.0%,较上年提升17.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6%,较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

2020-2024年珠海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及占比


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大幅缩减,2021年以来,珠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且降幅不断扩大。2024年珠海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90.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 27.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3.1%。2025年1-4月,珠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1.2%。

2020-2025年4月珠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高技术制造业受到了珠海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产业投资在2020-2023年期间保持正增长的良好态势,2024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24年珠海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 22.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8.1%。

2020-2024年珠海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


二、珠海市产业结构分析


目前,珠海市已形成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天然气开采七大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并提出打造4+3产业体系,即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

珠海市主导产业与产业体系


近年来,珠海市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聚焦主导产业与4+3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如2024年9月出台了《珠海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提出落实“盘根计划”,巩固提升“4+3”产业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着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对接、资金链技术链深度耦合、服务业制造业融合共生、企业侧政府侧紧密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2025年5月,发布《珠海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4+3”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开源生态、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珠海市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七大主导产业与“4+3”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拉动珠海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珠海市七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48.0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个百分点,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81.8%。全年珠海市“4+3”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1.25亿元,同比增长10.7%。

2023-2024年珠海市七大主导产业及4+3产业增加值


从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来看,2024年期间,仅天然气开采产业增加值呈现下滑态势,其余六大产业增加值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精密机械制造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43.2%达140.11亿元。家电电气产业增加值达556.35亿元,同比增长8.7%。从“4+3”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2024年呈现5增2负的情形,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两大产业同比分别下滑6.5%、2.2%。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同比增幅分别为21.4%、7.2%、12.8%、15.9%、35.2%。

2024年珠海市细分产业增加值


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金湾区作为珠海市“产业第一”主战场、工业主要聚集区,已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五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和海洋经济两大特色产业,以及智能家电、清洁能源、电力生产等产业的“5+2+N”金湾特色现代产业集群。斗门区以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等四大园区为重要发展载体,全力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3+1”主导产业。香洲区2024年提出构建1+6+X产业新体系——“1”即打造珠西首屈一指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6”即做强智能家电、办公自动化及耗材、智能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光电、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六大产业集群;“X”即围绕人工智能、空天深海等若干方向,培植未来产业新动能。

珠海市各区产业布局


三、珠海市产业园与重点企业分析


珠海共有9大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园区3个,省级经济技术3个,其余3个纳入珠海高新区范围管理。从地域分布来看,3个国家级园区分别分布在珠海的西、北、南方向。西边: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珠江口西岸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为主导的临港产业格局。北边: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了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医疗器械、智能电网以及文化创意、高端制造“4+2”现代产业格局。南边:珠海保税区—跨境工业区基本形成了航空维修与培训、精密加工、电子元器件制造、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物流等五大支柱产业。

珠海市九大产业园


珠海市企业数量众多,在主导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截至2024年末,珠海市经营主体总数达45.99 万户,2024年新登记经营主体5.32万户。2024年期间,珠海市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截至2024年12月末,珠海市共有上市公司5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40家,总市值5863.89亿元;境外上市公司10家)。

珠海市七大主导产业部分企业


珠海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总结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珠海市抢抓产业爆发期窗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全面落实链长制,推动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密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不断完善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助力珠海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新质生产力加快涌现的新气象,释放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未来,珠海市将继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智能家电、精细化工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聚焦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光电技术、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再打造一批具有珠海特色的产业链条,推动现代产业成链成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努力在类脑智能、开源生态等领域实现突破。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深入推进省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全链条发展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深海探测等未来产业。做大做强临港油气化工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加快建设智慧绿色港口,强化高栏港国际航运及物流服务功能,加强与其他港口协调联动,不断拓展货源腹地和经济纵深。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珠海市抢抓产业爆发期窗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全面落实链长制,推动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密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不断完善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助力珠海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新质生产力加快涌现的新气象,释放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未来,珠海市将继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智能家电、精细化工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聚焦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光电技术、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再打造一批具有珠海特色的产业链条,推动现代产业成链成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努力在类脑智能、开源生态等领域实现突破。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深入推进省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全链条发展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深海探测等未来产业。做大做强临港油气化工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加快建设智慧绿色港口,强化高栏港国际航运及物流服务功能,加强与其他港口协调联动,不断拓展货源腹地和经济纵深。

本文采编:CY353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